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人员查询|

投稿咨询热线: 010-68639699

外宣平台

招商服务热线: 010-68632799

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广西贺州传统村落保护见闻

发布时间:2023-08-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雷嘉兴    责任编辑:刘娜

  新华社南宁8月26日电 题: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广西贺州传统村落保护见闻

  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鳞次栉比的古屋房舍、红黄相交的店铺招幌、满街四溢的油茶香气……正值暑期,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的青石板古街上人来客往,瑶族人家热情的吆喝声,给古香古色的村子增添了烟火气。而在岔山村党总支书记杨志魁的眼里,这一番热闹景象来之不易。

  岔山村始建于明代初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古村落,有兴隆风雨桥、潇贺古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古街、古民居、古戏台等10多处古迹。“以前岔山村的环境脏乱差,破旧的古民居被村民用作牛棚,村民为了通行方便,在青石板古街上铺上了水泥。”村民何桂金说。

  “要想改善乡村风貌,古街必须妥善治理。”近年来,杨志魁积极谋划保护传统古迹资源。他动员岔山村干群齐上阵,凿掉古街上铺设的水泥路面,让青石板得以重见天日;村委干部逐户做思想工作,采取补偿等方式,动员村民清除牛棚,让古民居再放光彩。

  “县政府还请来文保专家,对风雨桥、古戏台等进行抢救性修缮。”杨志魁说,如今岔山村已经走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得益于古村落资源的保护,现在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图为岔山村村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摄

  贺州市住建局副局长严自喜说,近年来贺州市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力度,通过创新多方参与保护、多元投入建设、多业融合发展等机制,推动古村落遗产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于明代晚期建村,现今村中古民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村党总支书记钟寅生介绍,荷塘村通过引进“荷塘匠人部落”民居改造项目,推出灯光复古夜市、文化雅集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感受古村韵味。

  据了解,钟山县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村银合作”和“村组自营”等多种建设模式,以盘活长期闲置的传统建筑资源。

  “我们采取‘村委当股东,村民为员工’模式,引入团队实施运营,打造民宿、农家乐、乡村营地、艺术工作室等多种业态,招纳高校、画室等团队进驻,盘活古村落资源。”钟寅生说。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子中穿过。傍晚时分,孩童在青石板古街上玩耍,老人们倚在厚重的木板门边闲聊,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随着村落环境的逐渐改善,一些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瑶绣、装饰画、手工木制品……在福溪村古街的一座民居中,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店主周杰体是土生土长的福溪村人,26岁的他从广西艺术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开文创店,“福溪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我想通过这些文创产品更好地展示我们村的文化底蕴。”

  周杰体在文创店内整理产品。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摄

  福溪村中的街巷、民居、门楼、祠堂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建筑形式。记者沿着古街走去,看到一些工作人员正在修缮古屋舍。

  据了解,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老建筑原有风貌和传统文化韵味难以修复保存等是传统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严自喜介绍,2022年以来,贺州市组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组,每年开展传统村落“体检”,为传统村落“把脉问诊”,同时对全市传统工匠及工艺技能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册,对500名传统工匠进行技术技能、建造工艺培训,打造10余支传统建筑修缮工匠队伍,缓解人才缺乏难题。

上一条:山村旅游乐享假日
下一条:高舜礼:让民宿助力三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旅游商报·旅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注明来源《旅商网》的所有文章作品,版权均归属《旅游商报·旅商网》所有,未经合法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内容作品。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旅游商报·旅商网》,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旅游商报·旅商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商网》)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旅游商报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值班热线 010-686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