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中南大学“源动宁乡”支教团多元课堂点亮巷子口镇童心

为破解乡村素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难题,中南大学“源动宁乡”支教团探索高校学科优势与乡村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2025年7月19日,支教团队于巷子口镇向日葵爱心会开展深度教学实践,通过五大课程模块的系统实施,为当地留守儿童构建多维能力成长体系。

晨光跃动启活力

朝阳初升,操场镀上一层金辉,“团队凝聚力实训课”在激昂的呐喊声中开启。支教团队创新设计的拔河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孩子们紧攥麻绳的小手青筋微凸,涨红的脸上写满倔强。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战局,汗水浸透的衣衫与飞扬的笑声在晨光中交织,绘就一幅跃动的青春图景。“输赢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携手同行,”支教队长郭峻甫在赛后总结时的话语,让运动精神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体育课上孩子们进行拔河比赛)

故事接力传乡情

文化课上开展的“宁乡小英雄”故事接力赛呈现新颖教学形式。孩子们分组进行耳语传递,将本土英雄事迹从队首依次传向队尾。支教队员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手绘故事关键元素,设置积分榜记录各组完成度。初始情节“救援迷路小羊”经多轮传递后,最终版本演变为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新编”。创意改编过程引发课堂阵阵欢笑与掌声。活动组织者刘昊然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在传递时自然加入手势和方言词汇”,他在课程总结中表示:“这个游戏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孩子们在进行传话游戏)

急救实训筑生命防线

预防医学课堂弥漫着庄重的学习气氛。支教老师齐涵依托人体模型分解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时,孩子们紧盯其手臂环抱角度与发力方向。实践环节中,学生们主动上前展示,自发互相纠错,规范动作,课堂氛围热情高涨。转入心肺复苏教学后,齐涵逐组教学按压手势,超过半数学生举手请求实操。当一名练习者准确完成30次标准按压后,周围响起掌声。此刻教室后方传来轻声询问:“老师,学会这个就能救人吗?”——肯定的答复让数十双眼睛骤然亮起,练习区随即响起更密集的按压节拍声。

(排队练习心肺复苏)

光影课堂溯文脉

下午的摄影课迎来特殊嘉宾,支教团队与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摄影课。宁乡市党代表、南轩文化研究专家吴明元以《拍张有味道的照片》为主题,选取教学期间孩子们与志愿者团队的照片为例,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拍摄好的照片,从构图法则到光影运用展开教学。“照片承载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他引导学生用镜头捕捉瓦檐竹影、田间耕作的乡土之美。

(吴明元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校际联动谋振兴

课程结束后,湘潭大学“薪火湘传”实践团到访交流。两校负责人进行座谈,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关怀、乡村文化挖掘等议题展开研讨,“高校联动能为乡村注入更多智慧力量”,向日葵爱心会执行会长赵灿飞如是说。

(队长郭峻甫接受访谈)

中南大学 “源动宁乡” 支教团通过体育课、文化课、急救实训、摄影课等多元课程,为巷子口镇留守儿童带来了丰富的成长体验,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也深化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后续团队还将结合多学科优势持续深化教学,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郭峻甫、齐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48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