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紫菡、郑睿)
青春甘露浇灌希望之花,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实践团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双宝院区)用专业与爱心为特殊儿童与老人点亮心灯。
2025年7月20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一行抵达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双宝院区,开展为期14天的“特殊儿童支教+助老服务”社会实践。
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双宝院区作为残疾人康复专业机构,建筑面积达11883平方米。该院区由江津区残疾人联合会与医院共同管理,集儿童康复、成人康复、门诊急诊于一体,该中心恪守“厚德 敬业 团结 创新”的院训,对小儿脑瘫、孤独症、孤独症等儿童疾病康复具有丰富经验。
在江津区,14岁以内的特殊儿童有1000余名,但实际接受康复训练的仅有约三分之一。而他们还在坚守,用时间与爱灌溉特殊儿童这朵迟开的花。
听障儿童的家长坦言:“如果没有二院对于特殊儿童的补贴政策,也许很多家庭都无力负担起康复的费用,孩子也没办法有这样显著的进步,感谢医院里的每一位儿康医生以及特教老师,他们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与心血。”
专业实践,甘露润心田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实践团供图
江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每日分上下午两个时段开展支教工作。他们依托专业背景,配合医护人员从多个维度帮助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结合专业论文,从特殊儿童康复转衔出发设立特色课程,浸润特殊儿童成长之路:
梯度化教学设计:针对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团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开设不同难度、不同维度的训练课程。
多元化能力培养:涵盖手眼协调、肢体协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创意技能训练以及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拓展训练。
特色课程开发:结合北京科技大学教育优势以及对于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设计适合特殊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他们开发了钱币认知社交活动,从辨别数值到情景演绎,切身融入进现实情境中,特色主题课借用孩子们的喜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借卡通人物拉近与儿童的距离,加深儿童印象,来帮助特殊儿童建立秩序感以及强化社交技能训练。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实践团供图
青春伴夕阳,助老颐养在路上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实践团供图
在服务特殊儿童的同时,实践团将关爱延伸到老年群体。团队成员走进双宝院区老年康复区,开展助老颐养特色文体活动。
开展夕阳再晨照相馆活动,记录长者们的人生影像,为长者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安慰,记录难忘的瞬间,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回忆和难忘的经历。
实践团还组织了访谈调研人物志撰写活动,聆听老人讲述人生故事,再现长者青春风貌。
津露育禾,前行不停歇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津露育禾实践团队在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双宝院区的实践,以专业赋能特殊儿童康复,用温情关怀老年群体生活,既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搭建了助力桥梁,也为老人的晚年增添了温暖色彩。这场青春与爱心的实践,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更让特殊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让希望的光芒在江津大地上持续闪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