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青序箸安科技创新实践团的同学们,利用7月24日至27日这四天时间,深入北京市水峪嘴村,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食品安全下乡调研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助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者的伟大,用青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实践团抵达水峪嘴村后,便迅速融入当地生活,与人民公社大食堂的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在这两天里,同学们亲身体验到食堂职工每日为准备餐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从清晨采购新鲜食材,到厨房内繁琐细致的洗菜、切菜、烹饪,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劳动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位食堂阿姨说道:“我们就想让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简单的话语,却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平凡劳动者默默付出的伟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忙择菜、打扫卫生,在劳动中与职工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食品安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针对水峪嘴村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展开全面调查。他们走街串巷,深入小卖部、小餐馆,仔细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储存条件,向商家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认真记录发现的问题。面对村民们对食品安全的疑问,成员们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如何辨别食品是否安全,以及食用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一位大爷感慨道:“你们这些孩子懂的真多,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辛苦你们了!”村民们的认可,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做好调研工作的决心。
此外,实践团还前往微生物循环绿色养殖渔场参观学习。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科技在农业养殖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微生物循环系统,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养殖效益。渔场负责人介绍说:“这套系统是我们和科研团队共同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团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科技助力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渔场的运作流程,准备在后续制作微电影时,将这种绿色养殖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科技对农业的变革作用。
此次水峪嘴村之行,实践团不仅完成了食品安全调研任务,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劳动者的辛勤与伟大。他们将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拍摄成微电影,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呼吁更多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乡村劳动者的付出,同时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用科技助力社会发展的担当与决心。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他们的行动,正是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