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宜春学院“石榴花开”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通讯员 程欣怡)2025年7月1日至7日,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石榴花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开展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7天时间里,这支由17名师生组成的队伍走进田间地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敬老院、种植基地,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之花,在基层实践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直播助农: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该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画面。谢思燕 供图

7月3日下午,西村镇陈坊村的小小会议室里,实践队员帅颖佳正举着手机,向直播间观众展示古法压榨菜籽油的全过程。“大家看,这金黄的油花就是品质的保证!”她的解说引来弹幕刷屏:“支持助农,要怎么下单!”

这场持续90分钟的直播,是队员们从“电商小白”到“助农主播”的蜕变见证。面对农户产品滞销困境,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吴丽芳带领下,72小时内完成抖音店铺注册、产品上架、直播彩排全流程。首播即吸引166人在线观看,点赞破1.2万次,带动晨远天态菜籽油、西瓜等农产品开通线上销售渠道。7月6日,队员们在体验了西瓜、香瓜、普通采摘后,实践队成员认真倾听种植户的故事,精心制作助农海报通过朋友圈转发,联系团购等行为开展助农销售。

行走的思政课:在乡土中读懂“人民”

 

 

该图为行走的思政课课堂。吴丽芳 供图

7月3日,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西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宪芳老师以“江山就是人民”破题,结合队员们的鲜活案例,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学生党员陈美琪分享7月1日-7月2日队员们开展推普调研、筹备助农直播的故事时,台下掌声雷动。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刘斐的加入让课堂更生动,他们一起学习并合唱了《东方红》。课程尾声,队员们集体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誓言回荡在文明实践站。

艺润童心:美育种子播撒乡镇

 

 

该图为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一起学习科尔文手势。刘平慧 供图

7月4日,西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内歌声嘹亮。音乐学专业学生帅颖佳用柯达伊教学法教孩子们演唱《茉莉花》,舞蹈队员陈美琪则带着孩子们跳起《青春快出发》。扎染课上,蓝白相间的布料在孩子们手中变成“星空”“海浪”,学前教育专业刘青芸借机讲述非遗文化:“每一道褶皱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们的人生。”  临床医学院队员的“急救小课堂”同样精彩。他们用“包扎接力赛”教孩子们处理伤口,13岁的留守儿童小宇成功完成手部包扎后兴奋地说:“以后如果有人受伤,我就可以帮他包扎了!”这种“艺术+医疗”的支教模式,让18名乡村儿童在欢笑中收获成长。

银发关怀:青春与夕阳的“双向奔赴”

 

 

该图为实践团成员董茂康进行萨克斯独奏。刘平慧 供图

7月5日,实践队带着慰问品和才艺走进西村镇敬老院。萨克斯独奏《星月神话》让82岁的张奶奶跟着打拍子;老人与学生一同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现场氛围温馨感人。临床医学院学生们为老人量血压、扫房间、宣讲健康知识,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则陪老人唠家常,给他们送上慰问品、讲述防诈骗知识。“这些娃娃比我孙子还贴心!”张奶奶的话让队员刘青芸红了眼眶。这种文艺送暖的志愿服务模式,已纳入学院常态化实践清单。

调研宣传:触摸乡村振兴的“密码”

 

 

该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走访星火茶油博物馆。刘平慧 供图

7月6日,实践队走进星火油茶科技园。在茶油博物馆,队员们感受千年古法榨油技艺;在智能化菌菇基地,物联网控制的恒温系统令他们惊叹。“传统与科技结合,才是农业的未来!”队员谢思燕在总结中写道。

过去的7天,实践队通过推普课堂、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开展了乡村推普情况调研。协助西村镇武装部门开展征兵宣传,面向居民开展防诈骗、防溺水等知识宣传。在7月7日的总结会上,指导老师吴丽芳说到:“这7天的社会实践,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希望你们能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温度、深度、广度。”

 

 

该图为支教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与实践团的大合照。刘平慧 供图

正如队名“石榴花开”的寓意,这支队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将艺术之美、医学之爱、青年之智注入乡土。“石榴花开”实践队用行动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正需要这样的青春笔触来描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32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